
温佳恒 ZJUI2025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生
在学术研究与实践的道路上,他展现了卓越的实力与不懈的追求。凭借出色的表现,他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并获评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学业优秀标兵"和"对外交流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实践方面,作为浙江大学Room78算法社的骨干成员,他曾在大一期间开设面向全校区的C++编程语言入门课程,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体育竞技领域,他同样表现突出,他曾和团队伙伴夺得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第一届排球新生杯冠军,展现了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目前他已获得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卡耐基梅隆大学、布朗大学等多所世界顶尖高校的录取Offer。他即将赴哈佛大学深造,开启新的学术征程。
热爱引航·知行合一
选择源于热爱,从高中接触信息学竞赛开始,他就展现出对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不断地练习,他逐步掌握了编程基础,并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初入ZJUI,温佳恒始终保持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思考,在完成课业之余,他常常通过思考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并推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落地。“记得大一学习计算机深度学习知识时,我根据书中的知识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图片风格迁移工具,将自己拍摄的照片转化为油画风格。”

▲ 经过温佳恒的风格迁移工具处理的照片
通过这样的练习,温佳恒掌握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之道,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的学习动力,更让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变得生动立体,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注个人学习之外,温佳恒还加入了ZJUI Room78算法社,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共同探索计算机世界的奥秘。在社团活动中,作为核心成员的他发现许多跨专业学习编程的同学面临入门困难,于是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主动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精心设计并开设了面向全校区的C++编程入门课程。该课程以ZJUI的Python课程为蓝本,采用对比教学法系统性地讲解C++语法,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编程语言的本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编程的学习门槛,更帮助初学者们建立起编程思维的完整认知框架,此举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此后的大学四年中,温佳恒发挥教学才能,先后担任了ZJUI学院RHET 101 Principles of Writing(修辞101-写作原理)、RHET 102 Principles of Research(修辞102-研究原理)、计算机编程导论和算法和计算模型导论等多门中外合作课程的助教。令他倍感欣喜的是,在讲解题目的同时温佳恒感到自己对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模式和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双向的知识流动让教与学双方都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收获。
师引前路·四海同窗
谈及学习生活,温佳恒非常感激ZJUI师长的引领与帮助。“我的科研启蒙离不开班导师ZJUI助理教授王高昂的悉心栽培,”温佳恒回忆道,“从大一入学起,王老师就为有志科研的本科生创造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大一第一学期,温佳恒就开始参加王高昂老师组织的论文研讨会,通过系统性地聆听学长学姐们的前沿研究分享,他不仅开拓了学术视野,更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科研思维体系。
在大一下学期,温佳恒在王高昂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的浙江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目标检测与生成对抗网络的医学影像识别及数据修复技术”。该项目创新性地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目标检测与生成对抗网络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医学影像中人工标记的识别与修复,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影像支持。作为项目组成员,温佳恒系统性地完成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调研,并参与了核心算法的代码实现工作。该项目最终以优秀评级结题,展现了他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出色能力。这段科研经历成为温佳恒研究之路的重要启蒙。“通过参与这个医学影像项目,我系统掌握了从文献调研到算法实现的完整科研流程”他回忆道,“这段经历培养的科研思维和工程能力,不仅帮助我通过实习工作的严格面试,更为我后续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高昂老师对温佳恒同学的表现表示了充分肯定:“佳恒同学在学习研究中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饱满的研究热情。在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期间,他不仅高质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更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其突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能够与课题组成员高效互动,并保持与导师的良好沟通,充分展现了优秀的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我期待他在未来研究道路上取得更卓越的学术成就。”

▲ 温佳恒初到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实习
在深耕校内项目的同时,温佳恒也积极参与了校外实践项目。2024年,经由学长推荐,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经过严格笔试和两轮技术面试的层层筛选,最终获得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实习offer。在微软实习期间,温佳恒参与了静态分析领域的重要项目。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静态分析方法验证Windows代码中Feature Flag的正确性。经过深入调研,他创新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indows系统代码的数据结构处理方案:先将代码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转换,再运用静态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成功解决了原有方法无法处理的多数验证场景。这一成果获得了美国技术团队的高度认可,他们明确表示将考虑在实际系统中集成该方案。这段经历让温佳恒获益匪浅,在微软他不仅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导师和同事,更与美国、印度等国际团队开展深度交流。在此期间,技术讨论和代码评审成为他的日常,持续提升着他的专业实践能力,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技术视野。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工作环境中,温佳恒表示自己能够较好地适应,并积极融入其中。他将这种优势归功于ZJUI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从课堂讨论到小组汇报,ZJUI的全英文教学模式让我在后续的海外交流和微软实习中游刃有余——无论是跨文化团队的日常协作,还是技术会议上的专业陈述,让我可以从容应对。"
在分享的最后,温佳恒结合自身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三点实用建议:首先,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建议优先考虑研究型岗位,特别是注重成果发表的职位,这类实习经历能为后续深造或就业提供重要优势;其次,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他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建议在学习编程课程的同时,通过力扣、洛谷等平台进行配套练习。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又为未来的算法技术面试打下基础;最后,他特别提醒,实习岗位的选择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建议通过牛客网等专业平台获取信息,并多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优质实习机会。
博学笃志·趣致多元
在学习之外,温佳恒还在校园排球场上绽放光彩。“排球让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在每一次扣杀与防守中,我们不仅切磋球技,更在交流中碰撞出文化的火花。”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排球情缘。2021年,他与队友们勇夺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排球新生杯桂冠,并凭借出色表现入选校区男子排球队,在运动舞台上继续书写他的青春篇章。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排球队合影
在排球运动之外,温佳恒还是一位深度咖啡文化爱好者。他热衷于钻研手冲咖啡技艺,通过细致的冲泡过程品味世界各地咖啡豆的独特风味。对他而言,咖啡不仅是提神醒脑的日常饮品,更是连接人与人的文化交流纽带。“参与咖啡品鉴活动和相关社团让我获益良多,”温佳恒分享道,“在与学长们的'coffee chat'中,我不仅获得了专业建议,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经验分享。”这种以咖啡为纽带的交流方式,让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识好友、开阔视野,为学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