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概览 / 详情
国际生之声 | 不设限!“洒脱” 少年向蓝天出发
时间:13/11/2025 记者:俞梦悦 摄影:受访者提供

Branden Angriawan,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I)和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2025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Branden Angriawan 从印度尼西亚远赴中国求学,在自动化领域深耕不辍,再向蓝天飞行梦想坚定迈进,他的每一步都镌刻着肆意追逐的勇气与步履不停的执着。多年来,他始终怀揣对飞行的热忱,在跨文化交融的成长之路上不断自我鞭策、突破局限,最终顺利通过国泰航空见习飞行员项目关键考核,为逐梦蓝天画上了关键的第一笔。

 

 

异国求学路,不止跨文化成长

 

“中国蓬勃的活力与前瞻视野,让我毅然奔赴这里。”Branden 的求学选择,本身就是一次勇敢的“任性”出发。而 ZJUI 东西方融合的学术氛围,恰好成为他逐梦路上的关键一站——这里东西方融合的学术氛围、跨文化的交流环境,不仅满足了他探寻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思维的初衷,更悄然为他的飞行梦想筑牢了根基。

 

Branden刚开启大学生活时,恰好遇上疫情,突然要适应线上的学习模式,对他而言并不轻松。有时网络不稳定,有时无法与课堂小组的同学面对面交流,学习与生活都多了几分不便。回忆起这段经历,Branden满是感动:“尽管面临这些困难,ZJUI一直在努力为我们这些远在数万公里外的国际生提供支持。每当出现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技术问题,通常下一节课前就能解决;教授们也格外用心,不仅重新录制课程,还准备补充学习资料,就怕我们跟不上进度。” 更让他暖心的是,“在ZJUI,我们从未被当作外人。这里总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归属感,也让我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温暖。”

 

在 ZJUI 求学期间,Branden不仅夯实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基,更锤炼出时间管理、团队协作与高效沟通等关键软技能。此外,与学院教授的自由交流与深厚情谊,让他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到见解与宝贵智慧。“教授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扶,是我在ZJUI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Branden 坦言,“ZJUI 的求学之路虽充满挑战,但这些挑战恰恰是推动我们突破自我极限、释放全部潜能的动力。ZJUI 培养的不只是学生,更是未来的领导者——那些能批判性思考、快速适应变化,还能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优秀人才。”

 

学习之余,Branden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曾担任国际校区国际学生会(ISC)的活动组织者,全程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的策划与协调,精心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助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打破文化壁垒、增进彼此情谊。考虑到新生初进校园时,既不熟悉校区环境,也难快速融入集体,Branden 和同伴一起推出 “校园跑” 特色活动:以趣味奔跑为核心,把校区内各大建筑的位置、功能等知识点融入任务挑战。新生们在打卡过程中,既能高效摸清校园布局,又能在协作互动中放下陌生感,快速拉近彼此距离。谈及这段经历带来的收获,Branden 感慨道:“在ZJUI的日子里,不仅让我真切见识到不同文化的丰富性,更让我学会以更深刻的视角欣赏全球多样性、理解不同文化。”

 

走出校园,Branden 始终在探寻更鲜活多元的天地。大三暑假,Branden主动和同伴们一起,走进宏达实验学校的夏令营开展志愿任教。他不仅负责教授英语知识,还借着课堂分享为学生们打开看向课本外广阔世界的窗口——偶尔穿插自己家乡的文化小故事,或是对比中外生活的趣味差异,让英语课成了中外青年文化轻交流的小平台。

 

“”

▲ Branden在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志愿教学

 

起初,Branden加入这个项目时,更多是出于国际生对中国本土夏令营的好奇:想亲身感受中国校园活动的氛围,也盼着能和ZJUI的朋友们多些相处时光。但这段经历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没有把时间多花在和朋友相聚上,反而在和学生们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打破了文化与年龄的隔阂。课上一起探讨英语表达的精妙,课下跟着学生学几句地道的方言俚语,课间和大家围坐玩中国传统游戏——在聊天、玩耍、学习的点滴互动里,他不仅熟悉了中国学生的真实日常,更触摸到了课本外鲜活的校园文化与生活温度。最终,这段始于“好奇体验”的支教,成了他在华求学旅程中最有意义的深刻印记。Branden告诉我们:“有些曾经抵触英语的学生,开始主动找他聊一些有趣的英语表达;那些本就认真的学生,也不再只盯着试卷分数,而是盼着能用英语和外国人顺畅对话,更主动地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在Branden看来,见证这份转变不仅是教学的收获,更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用志愿教学的实际行动走进中国校园、贴近中国学生,书写了一个个跨越国界的温暖故事。而学生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接纳,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也对文化差异有了更具体的感知——这份双向奔赴的靠近,正是跨文化交流中最珍贵的部分。

 

 

人生不设限,从心所愿逐梦蓝天

 

Branden 骨子里带着一份随性洒脱,他努力拓展自身的疆界,愿生命辽阔而有趣。在他眼中,每个国家的魅力都藏在独特的文化传统与鲜活的人文日常里。在 ZJUI 就读期间,这份探索欲也延伸到了中国的土地上。每逢周末或长假,他总会暂时放下书本,跨出校门,开启一场场探索之旅。他曾漫步青岛的海滨栈道,走过天津五大道的石板路,穿梭于广州老西关的幽深街巷,更在香港的繁华市井与宁静郊野间流连,亲身感受多元文化碰撞出的独特活力。这些旅程不只是 “打卡” 般的游览,更成了他触摸中国文化的窗口。他在与当地人的简单交流中听故事,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品生活,不仅亲身领略了中国辽阔土地上的大好河山,更逐渐读懂了不同地域文化背后的包容与厚重。这份对中国文化的直观理解与深刻认同,也与他在 ZJUI 校园里培养的全球化视野相互呼应,让他对 “多元” 二字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

▲ Branden(左一)与同伴一起在青岛旅行

 

对飞行的热爱,是 Branden 从未动摇的初心。他始终向往着承载乘客信任、在蓝天践行责任的飞行人生,深知这份职业不仅需具备对生命与安全的高度责任心、极强的纪律性,更要保持持续精进的学习态度,以应对航空领域不断更新的技术与要求。此外,飞行员需要频繁与不同背景的机组人员协作,因此亲和力与快速适应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在 Branden 看来,在 ZJUI的学习经历,恰好为他追逐飞行梦想的道路筑牢了坚实基础。他提到:“ZJUI 让我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建立友谊,而这种跨背景的协作与沟通能力,正是驾驶舱工作中最关键的能力。不仅如此,在 ZJUI 的学习经历教会了我用批判性思维拆解复杂问题、跳出固有框架寻找解决方案,更让我养成了用逻辑与严谨应对各类挑战的习惯,这些都与飞行员所需的职业素养高度契合。”

 

毕业后,Branden 的逐梦脚步愈发坚定。他在印度尼西亚核涂层制造有限公司担任技术翻译兼现场协调员,带领中印尼团队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任务,在跨团队协作中进一步锤炼责任心与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他顺利通过国泰航空见习飞行员项目的核心必备考试——这标志着他朝飞行梦想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也印证了他果敢追梦、步履不停的坚持终有回响。

 

从校园里的探索者到职场上的实干家,再到即将翱翔蓝天的准飞行员,Branden 用行动证明:勇敢追逐热爱,每一步不停歇的积累,都终将铺就通往梦想的道路。愿他带着这份“任性”与执着,在航空领域继续奔赴山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