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浙江大学 “走向世界” 的开放战略,抢抓中外合作新机遇,2025 年暑期,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致远计划” 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赴印度尼西亚与意大利,围绕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跨国协作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ZJUI2024级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生李珂豫、ZJUI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唐晨月分别随队前往印度尼西亚和意大利,共同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印度尼西亚:互利共赢,致远任重
ZJUI2024级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生李珂豫所在团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及重要城市万隆,对中资企业在印尼的落地模式与本土化发展开展全方位调研。

▲李珂豫(右五)与实践团队合影
该团队先后走访了伊利集团、上海港湾集团、沙滩集团、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子公司)、汇丰集团等在印尼的子公司,并与当地中国企业家代表就印尼市场的投资环境、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实践团队走访伊利集团
在实践交流中,李珂豫与团队成员通过与当地企业负责人的沟通获知,中国企业选择布局印尼市场的核心在于当地具备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稳健、人口红利显著、资源储备充沛及区位优势突出等多重有利条件,这些优势为制造业、消费品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开拓海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中企在印尼的常见发展模式多样,主要包括直接贸易、投资建厂、合资并购,以及参与共建经贸合作区等。
李珂豫与团队成员调研发现,跨文化理解与本土化运营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尊重宗教习俗、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在当地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战略不仅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印两国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共同繁荣。
此次印尼之行,让我对交通运输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战略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通过实地调研我深切体会到,完善的交通网络是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转的核心基石,而高效的跨文化沟通与顺畅的制度衔接,则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无障碍通道。面对印尼多岛屿的地理格局与复杂的政策环境,我进一步意识到,物流方案的设计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以适配实际需求,更需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与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为行业开拓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的跨文化实践与合规意识让我对全球胜任力的核心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 其本质在于尊重文化差异、严格遵循规则,进而实现高效协作。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在低碳物流、智能运输及跨文化管理领域持续深耕探索,将中国智慧与实践经验更有效地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为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ZJUI2024级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生李珂豫
意大利:融会贯通,开创新局
ZJUI 2023 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唐晨月随团队前往意大利实践基地,期间先后走访了都灵中意青年会(ANGI)、米兰意大利中国商会及中兴米兰分公司。通过实地交流,团队进一步了解中国企业出海的真实发展历程,并围绕 “中国企业如何在异国他乡扎根立足”“如何在文化差异中挖掘合作契机” 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
都灵中意青年会(ANGI)、米兰意大利中国商会负责人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更需要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与行动指引。

▲唐晨月(右二)与实践团队合影
交流中,中兴通讯销售总监唐懿、余鹿鸣向团队系统介绍了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并着重强调合规问题对业务开展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当地劳动法要求,还是数据保护法规,都曾让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面临重重阻碍。而中兴通讯将合规经营视为破局重生的关键契机,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推进合规体系建设与业务转型,最终成功摆脱困境、重振全球市场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