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概览 / 详情
新质交通力:面向“十五五”的科技创新与系统变革学术论坛在海口举办
时间:26/11/2025 记者:- 摄影:-

 

11月22日上午,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以下简称 “ZJUI”)、多式联运物流大模型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新质交通力:面向‘十五五’的科技创新与系统变革”学术论坛,在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作为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重要学术活动,紧扣 “十五五” 时期交通科技创新与系统变革核心议题,汇集国内交通工程、系统科学与智能技术领域的学术精英,合力推动构建更智能、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我国新质交通力建设注入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

 

论坛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ZJUI院长李德纮主持。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周伟,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道路交通安全中心主任侯德藻,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交通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陈艳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前沿创新处处长田大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金建钢等来自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专家代表出席。

 

“”

▲李德纮主持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

 

李德纮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筹办背景与核心目标,强调了交通科技创新与系统变革在构建新质交通力中的关键意义,并表达了对本次交流能够凝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的期待。

 

“”

▲周伟以“综合交通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研究”为题展开分享

 

论坛分享环节,周伟以“综合交通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研究”为题,系统梳理了 “十五五” 时期综合交通科技创新的战略要求与行业需求,指出基础设施一体化、数智化治理、系统集成等领域仍存在关键短板,并提出面向综合交通理论、协同运行管控、大数据应用等方向的部级创新平台布局构想,为未来 5-10 年交通科技体系建设提供了方向性建议。

 

 

 

“”

▲张峻屹以“From ITS to TIS:从智能交通到交通免疫系统的范式转变”展开分享

 

张峻屹围绕“From ITS to TIS:从智能交通到交通免疫系统的范式转变”主题深入阐述,指出当前智能交通体系在应对复杂系统性交通问题时已显现出框架性局限。他结合城市免疫学理论,提出 “交通免疫系统(TIS)” 新概念,强调交通系统需具备感知、识别、响应与进化四大核心能力,以应对拥堵、安全风险、碳排放超标、系统韧性不足等多维挑战,并呼吁推动交通治理从局部优化向系统重构转型。

 

“”

▲侯德藻以“人工智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为题展开分享

 

侯德藻以“人工智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为题,从道路安全的数字化跃迁谈起,指出在多源数据、极端气候与智能化交通交织的新格局下,道路安全正从传统的事故响应走向主动预防。他系统阐释了“人—车—路—环境—管理”五要素协同的综合大安全体系,并展示了 AI 在道路风险自动识别、智能巡检与路网管控中的落地案例,为建设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交通提供了前瞻思路。

 

“”

▲陈艳艳以“AI 技术赋能新型交通系统提质增效”为题展开分享

 

陈艳艳以“AI技术赋能新型交通系统提质增效”为核心,阐述了交通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她指出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数据资源加速汇聚的背景下,传统交通系统正迎来重塑契机。她提出以大模型、多源感知和新型智能体为核心的新交通系统框架,展示了 AI 在信号优化、需求预测、调度协同、交通治理等方面的显著增益,并指出只有将数字化、智能化深度嵌入全链条,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交通效率提升与安全水平跃升。

 

“”

▲田大新以“复杂环境下的全自动驾驶”为题展开分享

 

田大新以“复杂环境下的全自动驾驶”为题,从极端天气、场景多样化、人机混行等核心难题切入,深入剖析了自动驾驶系统在真实环境中的感知瓶颈与安全挑战。他重点分享了高鲁棒性三维感知、风险预测及控制策略,并阐述了自动驾驶在复杂港口、机场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实践。结合可视化案例与实验数据,他展示了自动驾驶在极端条件下的突破性进展,为城市运行、物流运输及应急响应领域提供了更智能可靠的技术路径。

 

“”

▲金建钢以“面向净零排放的船队绿色转型技术经济优化”为题展开分享

 

金建钢以“面向净零排放的船队绿色转型技术经济优化”为主题,指出在 IMO 减排目标的推动下,航运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结构重构。他提出 “预测-优化” 技术经济框架,将主机油耗预测模型与路径优化模型深度融合,破解了多燃料、多技术、多运营策略耦合场景下的复杂决策难题。结合真实船队案例,他展示了绿色转型路径可视化决策系统,为航运业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论坛尾声,李德纮围绕“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未来交通物流范式”主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展开分享。他指出,在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与无人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单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已难以满足复杂场景的多元化需求,必须构建跨域协同的综合交通智能生态体系。他展示了团队在低空与车路协同、低空与智慧物流、低空与智慧港口、低空与大模型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并提出打造 “1+1+N” 低空协同创新生态的系统构想,为未来交通运输体系的范式重构绘就了全局性蓝图。

 

“”

▲各位学术代表在活动现场合影

 

作为面向 “十五五” 交通科技创新与系统变革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智慧交通、交通安全、交通系统升级等领域注入了新思考与新动力,也彰显了 ZJUI 在推动新质交通力建设与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中的积极担当。未来,ZJUI 将持续联合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强化跨领域协作,深化智能交通、低空经济、综合交通系统等方向的研究,携手探索更具前瞻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的交通发展新路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