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15日至19日,“建行杯”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隆重举办。本届竞赛以 “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91所高校、1792支队伍共同参与角逐。经过激烈比拼与专家评审,由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以下简称 “ZJUI”)2024 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何诺语、项诗涵,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23 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刘岩锆组成的 “神舟队”,凭借作品 “神舟号” 斩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位列第八名。
▲团队成员在比赛现场合影
神舟队成员表示,“神舟号” 模型船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个小型结构模型,更承载着团队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与对未知领域的追求。团队成员期待,这件作品能如同 “神舟飞船” 一般,在探索之路上稳步迈进;同时也希望自己能以航天工作者的专注与求真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迎接结构设计领域的每一次挑战。
▲团队作品“神舟号”模型船
该作品以江南传统乌篷船为灵感来源与设计原型,融合结构力学与流体力学原理完成创新设计。船体采用“上翘船首+纵横叠置龙骨”的独特高效结构体系:其中,上翘船首优化了入水角度,能有效降低兴波阻力;纵横叠置的龙骨结构则兼顾纵向流线型与横向稳定性,让船体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仍具备优异的抗倾覆与抗撞击能力。经多轮数值模拟与实物测试验证,“神舟号” 在航速、稳定性与承载能力三项关键指标上均表现突出,最终赢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神舟队成员何诺语、项诗涵与刘岩锆在国赛现场
谈及参赛初衷,神舟队成员回忆道:“刚进入 ZJUI 时,我们就听闻 2021 级土木工程专业李欣阳学长的团队斩获了当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后来,我们在学长的带领下观摩比赛,在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结构设计的独特魅力。” 正是在这份榜样力量的启发下,三位同学组建团队出征,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坚韧不拔的实践毅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进入国赛阶段,神舟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赛题涉及流体力学与船舶结构设计,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三位同学凭借扎实的力学与结构分析知识,系统学习了流体耦合分析与船体受力机理,同时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并积极参与校际学术交流。经过无数次研讨与实验,他们逐步深化对流体与结构耦合特性的理解,为后续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 6 月启动备赛到 10 月国赛落幕,四个多月里,团队几乎没有完整的假期。实验室的灯光,始终陪伴着他们每一个深夜的推演与实验。团队先后运用 CAD 完成建模与参数化设计,借助 Dlubal 开展有限元分析与受力验证,最后通过 SketchUp 进行三维制图与结构呈现,逐步完善 “神舟号” 的理论与实践细节。在此期间,团队累计完成约 40 次模型迭代,尝试 5 种不同船体方案,还开展了 13 组缩尺模型减阻实验,不断优化船型曲线、龙骨布置与荷载分布。

▲神舟队基于推演与实验数据对船体进行了迭代优化
团队成员何诺语表示:“这段备赛经历不仅让我们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与验证流程,更让我们在反复试错中懂得了坚持与自省。我们也真正理解了结构设计的意义——它不只是力学层面的平衡,更是一种蕴含理性的秩序之美。”
此外,团队成员由衷感谢ZJUI李欣阳学长在全程备赛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他们还特别表示,此次能斩获一等奖同样离不开ZJUI课程为他们打下的扎实理论基础。ZJUI 以学科交叉为核心特色的培养体系,不仅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了自主探索的习惯,还锻炼了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我们深刻体会到,在 ZJUI 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正是这种开放、交叉、实践导向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比赛中始终保持好奇心与勇气,敢于挑战未知领域。”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创造、协作、实践为宗旨,是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生创新竞赛之一。该赛事对参赛团队的专业知识储备、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操作水平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要求。多年来,ZJUI在此项赛事中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与创新活力,曾在2023、2024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多项赛事中斩获佳绩。
未来,ZJUI将以此次荣誉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学科交叉、以赛促学”的培养特色,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科竞赛与研究实践,在探索与创新中锻造工程思维与国际视野,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