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概览 / 详情
国际生之声 | 让课堂里的每个声音都有分量,是他!
时间:22/10/2025 记者:俞梦悦 摄影:受访者提供
“”

 

Loigen Sodian,ZJUI2025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自印度尼西亚。在2021年的金秋,他满怀着理想和憧憬,踏上了前往ZJUI的求学之路。时光匆匆,转眼他已完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习,如今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多元融合,共同成长

 

在ZJUI的课堂上,《微积分II》(Math 231)始终是一门让不少同学“又敬又怕”的基础课——严密的数理推导、复杂的函数逻辑、抽象的积分应用,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投入十足的精力去消化。而这门“硬核”课程的课堂里曾经出现过一个特别的身影:Loigen Sodian,ZJUI首位担任课程助教的国际生。他带着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温暖的辅导态度,成为了同学们攻克微积分难题的“得力帮手”。

 

作为助教,Loigen的首要任务是搭建起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桥梁”。课堂上,他总是提前熟悉教学内容,配合授课教师推进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补充推导关键公式,到协助组织课堂小测验,再到及时收集同学们的即时疑问,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有条不紊。“有时候老师讲完一个难点,我会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要是有人皱着眉,就会主动过去用更通俗的方式再解释一遍。”Loigen说,他格外注重用“学生视角”拆解复杂知识,毕竟自己也曾经历过从“看不懂”到“学明白”的过程,更能理解大家的困惑。

 

课后辅导是Loigen与同学们互动最频繁的环节。每周固定的答疑时间里,他的面前总围着不少同学,有的拿着作业里的错题请教,有的则是对课堂知识点存疑。面对大家的问题,Loigen从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提问式引导”帮同学梳理思路:“你觉得这个积分题第一步应该先考虑什么?”“如果换一种变量代换的方式,会不会更简单?”在他的耐心引导下,不少原本对微积分“犯怵”的同学,渐渐找到了解题的节奏,甚至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路。讨论课上,Loigen更是充分发挥了国际生的优势——他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大胆表达,哪怕是不够成熟的想法,也会先给予肯定再慢慢引导。有一次,一位同学因担心自己的思路 “太简单” 而不敢发言,Loigen 特意邀请这位同学分享想法,还用自己刚学微积分时的经历鼓励他:“我刚开始也总觉得自己的方法不对,后来才发现,每一次尝试其实都是进步。” 他的这番肯定,不仅让那位同学慢慢放松了下来,也让原本沉默的其他同学活跃起来——不少同学主动举手,顺着之前的思路补充了新的推导步骤。

 

“在 ZJUI 多元包容的课堂里,每个承载不同文化与思维视角的声音,既能打开全新的认知维度,更能让单一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ZJUI 的课堂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思维碰撞、彼此启发的平台,而‘每个声音都有价值’ 的学习氛围,更让我们在共同学习中实现 “从发现差异到拥抱差异、从吸收知识到拓展视野” 的成长。”Loigen如是说。

 

“”

▲ Loigen(右二)在担任助教过程中与同学讨论交流

 

不过,助教工作并非毫无挑战。Loigen需要在自己的课程学习与助教事务之间频繁切换,有时候为了帮同学解答一个复杂的难题,他会花上一两个小时查阅资料、梳理逻辑,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刚开始确实觉得有些累,但每当看到同学眼睛亮起来说‘我懂了’的时候,就觉得一切都值得。”Loigen坦言。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授课教师周翠的高度认可:“Loigen自身的微积分成绩就很突出,解题思路完整又清晰,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透彻。作为助教,他不仅出色完成了基本任务,还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引导国际生融入课堂方面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周翠老师告诉我们,Loigen 的实践,不仅为 ZJUI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助教工作带来了新思路,也为更多国际生参与课堂服务工作树立了优秀榜样。

 

多维探索,邂逅新知

 

Loigen之所以选择就读ZJUI,源于他对在全球化环境中接受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强烈渴望。在确定出国留学的意向之后,他便踏上了一段追寻理想学府的旅程。最终,基于对中国技术发展动态的兴趣,他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并毅然选择了ZJUI。

 

“近年来,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发展迅猛。我选择来到这里学习,绝非仅仅想获得一个学位而已,更是希望能深入探究中国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 ZJUI 在工程科学领域实力突出,并且具备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流的国际化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兼具跨学科融合与多元文化交融的优势。此外,ZJUI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对于像我这样中文不太流利的国际学生而言大有裨益,这不仅使我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专业学习,还让我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中文素养水平。”

 

Loigen在ZJUI的学术之旅挑战重重,也收获满满。他坦言:“ZJUI始终坚守对学术的高标准追求,我在这里的每一天几乎都被充实而紧凑的学习任务所填满。”在众多的课程中,他尤其喜欢由ZJUI副教授Said Mikki主讲的ECE 340课程。Mikki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心置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科的核心要义,以独特的教学魅力点燃他们对于电子学的热爱,使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沉浸于科学探索的美好世界里。对此,Loigen跟我们分享说,“Mikki教授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学习所蕴含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纸面呈现的成绩,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

 

在 Mikki 教授的专业指导下,Loigen 不仅在电子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应用研究经验,更在深入推进分子级器件物理特性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触碰到了应用研究的 “认知边界”—— 他发现,许多应用层面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最终都要回归到物理学底层规律的探索上。“有一次在分析器件导电性能随分子结构变化的机制时,我突然意识到,仅靠应用领域的知识无法完全解释这种现象的本质。”Loigen 这样回忆道。正是这份对 “根本原理” 的好奇,推着他主动潜入物理学基础学科的学习:从量子工程到凝聚态物理,他逐一钻研核心理论以寻找答案,而这份探索也让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慢慢从 “解决应用问题的工具”,转变为对学科本身的深度热爱。“Loigen是一位很出众的学生,他最突出的特质,是对支撑工程应用的科学根基抱有专注的探索欲。这份探索欲的核心动力,正源于他对纳米电子学和量子工程基本原理的由衷渴望——他从不会满足于常规的解题思路,而是会主动钻研那些先进器件设计背后的核心物理原理。” ZJUI副教授Said Mikki评价他道。

 

如今,Loigen 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聚焦拓扑自旋电子学这一前沿领域。这个选择既延续了他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积累,也让他得以深耕基础物理的核心问题,恰好实现了他“从应用出发,向基础扎根”的学科理想。

 

学习之余,Loigen也在探寻着独属于自己的闪耀舞台。在国际校区2025年迎新晚会暨2024年度师生表彰大会上,Loigen携手同伴为大家带来了歌曲演出《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他们以满溢的热情与非凡的才华,与全场观众共享音乐无国界的魅力。

 

“”

▲ Loigen(左一)与同伴在国际校区2025年迎新晚会上进行歌曲表演

 

“”

▲ Loigen(右一)与演出同伴合影

 

 

回望在 ZJUI 的求学时光,他满是感激地说道:“在 ZJUI 时,无论是通过课程本身,还是投身各类跨学科研究项目,我都接触到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学科领域,也极大拓宽了视野。不仅如此,身边优秀的教授们不仅帮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会耐心地和我讨论我的兴趣方向与未来规划。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克服学业上的重重挑战,并且萌生了攻读物理学博士的想法。”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1. 只有当我们对自身有全面且清晰的认知时,我们才能洞悉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诉求。未来,无论你是打算直接就业,还是志在科研,亦或是计划成立自己的初创企业,首先你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心之所向,从而才能更好的实现心之所想。

 

2. ZJUI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融的跨学科合作体系。这一体系犹如一座稳固的大厦,为我们筑牢了坚实且完备的知识根基,赋予我们充足的底气与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用有过分的压力,在这里一步一步踏实地往前走。

 

3.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只有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在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未来发展中,洞察并探索各个专业领域内的棘手难题,为工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