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IUC英语写作大赛成绩揭晓,ZJUI 本科生再传佳绩。ZJUI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陆姿含、2024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徐浚涵分别在UIUC兼聘教师Ashley Barr和Mary Lucille Hays的指导下,以独特的选题视角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与众多英语母语者的竞争中一马当先,获选为2025年秋冬学期UIUC本科生英文写作大赛获胜者(Winners)。
UIUC本科生英文写作比赛是基于其写作通识课开展的针对UIUC全校学生的比赛,每学期由专家评选出10~20名获胜者。据悉,获奖的文章或将被选入教材,成为范文供未来学生学习。

The Reduced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Among Young Chinese Women
ZJUI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陆姿含
在本次比赛中,陆姿含以《中国年轻女性生育意愿下降》为主题,从全球生育率下降的宏观背景切入,深入剖析这一趋势背后,个体生育意愿降低的多重原因。谈及选题思路,陆姿含分享道:“在确定题目之前,我习惯从身边的社会现象入手,捕捉那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当代年轻人为何不愿生育’。接着我会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在资料中找到合适的分析切入点,最终确定文章的核心论点。”
回顾备赛历程,陆姿含格外感谢 Ashley Barr 老师在 Rhetoric课程中给予的耐心指导。她坦言:“我起初的英文写作基础不算扎实,每次完成课程作业,都要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修改好几遍。不过,这样的困境在Ashley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改善。她总是耐心地帮我梳理学术写作的规范结构,细致讲解格式要求,让我慢慢掌握了写作框架;在选题、材料筛选与分析等环节,她又耐心引导我如何聚焦研究方向、梳理分析逻辑。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实打实的实践经验,对写作逻辑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而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学会用批判性视角思考问题:面对研究议题时,不再盲目堆砌内容,而是能精准找到切入点;表达观点时,也能做到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真正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Ashley Barr对陆姿含文章的批注
指导教师 Ashley Barr 对陆姿含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陆姿含选择 ‘生育率下降’ 作为研究主题,既紧扣当下热点,又兼具现实紧迫性。难能可贵的是,她不满足于现有研究的常见解释——这类研究往往将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归为核心原因,而是主动结合学术文献与通俗资料,挖掘影响女性生育选择的深层动因。她的文章不仅为这一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有益参考,也可作为研究性写作的良好范例。”

From Convenience to Sustainability: Redesigning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Greening Food Delivery
2024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 徐浚涵
徐浚涵的获奖文章《从便利到可持续:为绿色食品配送重新设计集成框架》,聚焦食品外卖行业的环境痛点——该行业因长期依赖一次性包装与燃油配送车辆,已造成显著的环境负担。谈及获奖,徐浚涵难掩欣喜:“我觉得特别荣幸能拿到这个奖项。构思这篇文章时,我深入梳理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现实问题,还试着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这份荣誉给了我很大动力,今后我会继续关注、深入探索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议题。”
与此同时,他也把这次获奖归功于 Rhetoric课程:“这门课程教授了我如何开展系统分析、构建严谨论证,以及如何用清晰的方式表达复杂观点。我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深入分析议题,整合学术资源来支撑论点,最终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我来说,Rhetoric 不只是一门英语写作课,更是培养逻辑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起点。”
回忆起课程里的点点滴滴,徐浚涵跟我们分享说:“Mary Lucille Hays老师不仅在写作指导上有独到见解,还特别擅长鼓励和引导学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节课前她都会让我们画一张‘Attendance Card’(签到卡);到了最后一节课,她把我们一整个学年的所有卡片都还给了我们。那一刻,我一下子想起了这一年里写作课上的每一个片段,心里特别感动。”

▲徐浚涵的Attendance Cards
同时,指导老师Mary也为徐浚涵的表现感到欣慰:“看到他最终获奖,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无论是对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还是对写作的全情投入,都充分展现了他对卓越的不懈追求。面对难题与挑战时,他从不说 “放弃”,始终以坚持与执着迎接每一次考验。这份精神既令人钦佩,也让我对他的未来满怀期待。”
Rhetoric课程
ZJUI开设的Rhetoric 101-Principle of Writing(修辞101-写作原理)和Rhetoric 102-Principle of Research(修辞102-研究原理)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个人兴趣领域,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场景化训练提升沟通表达技巧。课程设计紧密贴合现实需求,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扎实掌握了写作技巧,还学会从多元文化视角分析复杂议题,进而提升在全球语境中理解文化差异、提出创新见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