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芳
ZJUI 2025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大学期间,方芳始终坚定在土木工程领域探索跨学科研究的无限可能,逐步确立了以智慧结构监测与合成数据驱动为核心,同时兼顾新型材料与算法的桥梁结构检测交叉研究方向。此外,作为土木与环境工程(CEE190)课程助教,她严谨细致、耐心指导,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凭借优异的综合表现,她成功入选Dean's List。在浙江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混凝土龙舟赛中,方芳与团队将传统美学与工程技术巧妙融合,打造兼具艺术观赏性与结构性能的混凝土龙舟作品,荣获二等奖,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素养。生活中,她秉持多元发展理念,热爱绘画、摄影、语言、手工及贝斯等多项兴趣。她曾担任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际辉 POITA 动漫美术社社团负责人,带领社员参观美术展览、开展视频教学与经验分享,搭建沟通桥梁,促进社团成员之间交流与共同成长。
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她更是收获了可喜的成果——申请季“十投九中”,成功收获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佐治亚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世界名校的录取信。目前,她即将赴斯坦福大学开启新的求学旅程。
探索无限可能,传承朋辈互助精神
谈及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方芳表示:“进入 ZJUI 后,我逐渐认识到,土木工程的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的施工与结构分析,还能与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因此,我在选择研究项目时,会尽量涵盖不同的方向,探索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可能性。”
大一时,方芳在 ZJUI 副教授李宾宾的指导下参与了关于“低成本无线振动传感”暑期实践项目。“结构健康监测是土木工程与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可通过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对建筑与桥梁的安全评估。”在项目中,她与团队成员将三轴加速度计与 Arduino 及 Wi-Fi 模块集成,实现了 1–2 Hz 的实时振动监测,并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她补充道:“从商业与工程运营角度看,结构健康监测不仅能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还对防范突发事故、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智慧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之一。”
此外,方芳还参与了 3D 混凝土打印材料的相关研究。这是她首次独立负责的研究项目,她接触到 3D 混凝土打印的配比设计与流变性能测试,并在反复实验中,通过湿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解不同细骨料的吸水率。
▲ 骨料分级含水率测定结果
谈及参与这一项目的初衷,方芳说:“这个项目其实更偏向材料方向,与我之前的研究关联不大,但也正因如此,我才选择加入。它让我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实验思路,学会了如何从材料的微观特性出发优化工程性能,为后续研究积累了经验、打下基础。”
随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进入大四后,方芳确立了以智能结构监测与合成数据驱动为核心,兼顾新型材料与算法工具应用的的桥梁结构检测交叉研究方向。在 ZJUI 助理教授、研究员 Yasutaka Narazaki 的指导下,她参与了Random Bridge Generator(RBG)系统的开发,主要负责生成桥梁的虚拟三维场景,并与团队共同实现了对桥梁主要及次要构件的高精度分割,以及更加贴近现实的结构模拟。
在这一系列跨学科研究项目中,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多领域知识,更考验其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方芳提到:“研究中经常会用到不同的软件平台,像 SAP2000、OpenSees、Blender,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工具,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在 ZJUI 教授们的指导下,她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程不断试错和编码,逐步掌握各个软件工具的使用,为项目开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学习运用OpenSees,我完成了斜拉桥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模拟。在 Blender 中,我实现了桥梁的三维建模和程序化生成,包括桥梁拉索和连接件的细节组件生成。”
回顾在 ZJUI 的学习经历,方芳特别感谢学长学姐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她回忆道:“刚开始来到 ZJUI 时,我也很迷茫。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众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多亏学长学姐的建议,我才能一步步明确方向。”
这份薪火相传的温暖,让方芳主动承担起了朋辈引路人的角色。在学习方面,她担任CEE190课程助教,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解答新生疑惑,帮助他们快速适应 ZJUI 全英文跨学科教学模式。在生活方面,她担任CE2201班级对接学姐,带领学弟学妹熟悉校园环境,组织破冰活动,积极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方芳表示:“引导新生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一方面,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能够重新梳理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双向成长让我倍感充实。”
博学多才,传递人文之美
方芳从小便对动漫充满热爱。“我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看动漫,起初被故事情节吸引,后来更多关注人物塑造和画面表现。优秀的分镜和细腻的表现总能让我眼前一亮。看动漫时,我常在脑海中想象它们动起来的样子,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动漫的无限可能性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就这样,方芳报名参加动漫美术课程,以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将喜爱的人物画下来,开启了她的创作之旅。"创作源于纯粹的热爱,"方芳分享道,"每当看到心仪的作品,就会萌生'这样画一定很有趣'的冲动。”同时,为了打破语言屏障,方芳自学日语,以更进一步走进动漫世界。"通过观看双语字幕的动漫作品,我渐渐能够摆脱字幕理解作品内容。"她解释道,"后来我开始收听日语广播,更直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和声优录制过程。"这种由兴趣驱动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她的人文视野,更让她得以从创作者的角度感受动漫艺术的独特魅力。

▲ 方芳绘画与手工作品
在这份热爱的驱动下,方芳在际辉 POITA 动漫美术社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于 2022 年担任社团负责人,带领成员积极策划各类人文艺术活动,组织成员前往美术馆参观展览。她还鼓励新老社员共同参与社团文化建设,将活动室打造成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与此同时,方芳主动参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的新媒体宣传工作,与团队共同运营 SHaining 国际公众号,负责推文、图片和海报的制作,用镜头记录校园之美。
▲ 方芳与际辉 POITA 动漫美术社成员前往天目里美术馆参观《拂晓 After Dark》展览
这份对美的执着追求,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她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之中。在浙江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混凝土龙舟赛中方芳与团队伙伴尝试将传统美学与工程技术结合,打造既具艺术观赏性又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龙舟作品。“每次参赛,我们组的设计都与众不同。首次参赛时,我们用铁丝勾勒骨架,以宣纸裱糊,创作出气势恢宏的龙头龙尾装饰。令人遗憾的是,船只由于结构问题,未能完赛,但极具张力的造型设计让评审团眼前一亮。第二年我们再接再厉,进一步优化船体的结构设计,并用粘土制作了一条水龙放在船头,最终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对我来说,真正的驱动力源于内心那份纯粹的'想要去做'。与功利性动机相比,由兴趣激发的热情往往更加持久而有力。"此外,她还特别强调保持自我节奏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必过分关注他人的步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是最可持续的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