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王杰
2025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他曾获“学业优秀标兵”“创新创业标兵”“优秀学生”等荣誉,获得浙江大学三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期间,他积极投身学术研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的 Personalized Local Differentially Private Federated Learning with Adaptive Client Sampling 论文已被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IEEE ICASSP)会议录用;作为署名作者参与完成的论文 Intelligent Topology Control of Distribution Power Network for Increased Clean Energy Absorption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已发表于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Asia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IEEE ACPEE)。他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浙江大学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开展联邦学习与差分隐私的交叉研究并顺利完成结题,并于2023年获评ZJUI优秀暑研奖。竞赛方面,他在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中获Finalist Winners(F奖)。他的游戏作品FPGA-Minecraft在数控系统实验课程(ECE385)中荣获“Eaton Cup”最佳设计奖。目前,他已保研至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
寓学于乐,游戏背后的智慧与秘密
在 ZJUI,学院精心开设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落地应用。其中,数控系统实验课程(ECE385)尤为典型,课程聚焦于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SystemVerilog 编程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设计、构建与测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的能力,实现从课堂理论到工程实践的贯通。在这门课程中,徐王杰凭借一款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 3D 游戏——“FPGA-Minecraft”,荣获该课程设计最高荣誉——“Eaton Cup”最佳设计奖。
徐王杰回忆道,当时课程中的项目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FPGA版“泰拉瑞亚”、音游类游戏Demo,以及各种基于FPGA实现的外设驱动设计,内容既有趣又精彩。然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项目中,他发现没有涉及3D类型的设计,这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灵感。

▲基于FPGA平台实现的简化版《我的世界》游戏
“其实我一直很喜欢'Minecraft'这类高自由度、能够亲手构建世界的游戏。我一直很好奇这些酷炫的 3D 场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徐王杰说,“ECE385 课程设计项目正好给了我一个深入探索的机会。”
有了这个想法后,徐王杰迅速召集伙伴们共同探讨实现方案。炫酷的创意背后,意味着多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三维渲染技术与FPGA结合。”徐王杰回忆道,“一方面,我们此前从未接触过三维渲染,另一方面,对于FPGA的全新编程方式,我们当时还处在不断学习和消化的阶段。”更具挑战的是,这一切恰逢期末周,技术难题与时间压力的双重叠加,让他们感到压力陡增。
但是徐王杰和伙伴们并未被困难击倒,而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自学课外知识,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毫不夸张地说,那段时间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课,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电脑前开发程序。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热爱的力量,以及跨学科探索的独特魅力。”徐王杰笑着说。

▲ECE385 课程 Demo 展示
他们从三维渲染的技术难点入手,查阅大量图形学相关资料,在反复编程与测试中逐步理解并掌握其核心原理。结合ECE385课程所学的SystemVerilog编程语言以及MATH257课程中的线性代数知识,经过高强度的研究与实践,团队最终完成了FPGA-Minecraft的设计与制作,并斩获“Eaton Cup”最佳设计奖。
回顾这段紧张而充实的经历,他感慨道,自己当初来到ZJUI是正确的选择,正是因为这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与开放多元的培养方式,让兴趣得以真正落地、生根。在这种探索式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夯实坚实的基础知识,更能在不断的跨界研究与实践中,逐渐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小白”到入门:
在IEEE ACPEE国际会议分享最新成果
谈及大学期间的科学研究训练,徐王杰表示,他第一次系统接触研究项目是在大一下学期。当时,他与伙伴们一同报名加入了ZJUI助理教授、研究员张萌主持的“联邦学习与差分隐私”项目,致力于探索保护数据隐私和分布式模型训练等实际应用。作为项目成员,徐王杰主要负责理论推导、优化问题的构建与代码编写,以及联邦学习树莓派实验平台的搭建工作。

▲部署于树莓派平台的差分隐私联邦学习框架
他非常感激张萌老师在项目中给予的耐心引导,“张萌老师非常亲切和蔼,第一次与我们交流时,耐心为我们梳理了该领域的背景知识,并根据我们的兴趣规划研究路径,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更近一步利用多台树莓派终端搭建联邦学习实验平台。”在教授们的悉心指导下,徐王杰表示,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和代码编写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掌握了多树莓派间通信、PyTorch、计算机技术开发框架等新知识。
同时,徐王杰在大一参与ZJUI暑期研究平台项目时再次选择张萌老师课题组,继续开展联邦学习与差分隐私的交叉研究课题,系统梳理了研究成果,优化了论文框架,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创新点与核心贡献,为后续开展更深入研究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两段经历让刚步入大学的徐王杰在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研究的同时,掌握了基础的研究技能与方法,逐步实现了从研究“小白”到入门者的跨越。
基于此前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积累,并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学习,他在不断拓展跨学科实践经验和深入夯实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大三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利用强化学习优化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拓扑结构。“这一方向旨在通过代理算法辅助电网调度与结构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尤其在应对新能源接入和电力波动等现实挑战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为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徐王杰说。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加入了ZJUI副教授刁瑞盛主持的“面向理想调度的新型配电网多类型资源多目标协同优化策略”项目。在刁老师的指导下,他掌握了如何运用多目标优化策略进行电网调度,深入理解了多代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设计和调优强化学习代理决策,他对算法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积累,徐王杰与团队在该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Intelligent Topology Control of Distribution Power Network for Increased Clean Energy Absorption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发表于IEEE ACPEE会议。他作为参会代表,首前往北京参加电力与电气工程亚洲会议(IEEE ACPEE),并进行了正式汇报。

▲徐王杰赴北京参与ACPEE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
在会上,他不仅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借此机会了解了电力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也为他下一步优化研究模型、推动智能化电网调度与控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短期来看,我希望目前正在开发的结合掩码机制的多代理强化学习系统,能够在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上实现结果产出,真正解决实际难题,为模型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长期而言,我期望持续深耕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的交叉领域,不断拓展前沿技术在电网应用中的边界——无论是提升调度效率,还是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我希望自己的每一点努力,最终都能为推动智慧电网建设、保障‘万家灯火’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