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由浙江大学与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协办,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I)承办的第二届道路货运电气化与可持续智慧物流会议,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多功能厅举行。本次会议聚焦道路货运零碳转型等关键议题,汇聚全球工程科技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代表,旨在推动构建经济、环境与社会协同发展的绿色运输体系,为全球交通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智慧与实践范式。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周炜,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吉义,传拓中国(TRATON China)办公室总代表何墨池(Mats Harborn),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David Cebon,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艾妮,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强,浙江大学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的重要专家代表等出席。大会主席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ZJUI院长李德纮与ZJUI副院长马皓,副主席为ZJUI研究员胡隽。
李德纮、艾妮、吴吉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与目标,强调了道路货运电气化与可持续智慧物流在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表达了对会议取得丰硕成果的殷切期望。

▲李德纮致辞

▲艾妮致辞

▲吴吉义致辞
会议报告环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周炜、传拓中国(TRATON China)办公室总代表何墨池(Mats Harborn)、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强、剑桥大学教授David Cebon分别作主旨报告。

周炜以《绿色低碳道路运输的思考与探索》为题,指出运输设备电气化是交通脱碳的核心路径,提出构建“零碳载运装备+绿电化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新模式,并呼吁加快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

Mats Harborn结合斯堪尼亚全球实践,分享了全球货运电气化的路径与挑战,强调电气化公路系统在推动道路运输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

杨强则从交通与能源耦合视角,探讨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智能规划与调度策略,为城市可持续交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David Cebon则系统阐述了重型商用车电动化的技术路线,并深入剖析了换电、氢燃料电池与电气化公路系统(ERS)这三条路线的特点与可行性。他指出,ERS在能源效率、基础设施可拓展性等方面优势显著,是实现道路干线货运脱碳的核心路径。
圆桌论坛环节由四位主旨演讲专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围绕道路货运电气化技术的突破方向、可持续智慧物流的发展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从动态充电技术的优化到智慧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从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到跨领域合作的推进,专家们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盛宴。



会议报告环节与圆桌论坛由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主持。
会议同期设置以“交通电气化”与“可持续智慧物流与智能汽车技术”为主题的平行分论坛,分别由剑桥大学教授那晓翔和同济大学教授洪金龙主持。来自交通部公路院、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门子交通TRATON China、中控信息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就电气化公路系统测试、重载卡车移动充电技术、自动驾驶视觉模型、城市物流碳积分管理等议题展开交流。论坛现场讨论热烈,产学研代表围绕技术转化、标准制定、政策支持等痛点问题交换意见,形成了多项初步共识。


作为道路货运与智慧物流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推动全球交通脱碳与智慧物流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彰显了浙江大学在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积极引领作用。未来,ZJUI将继续携手国内外伙伴,推动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共同探索更具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的全球交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