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概览 / 详情
“沉浸式”体验,穿越时空的匈塞铁路之旅!
时间:01/11/2024 记者:徐轶颖、俞梦悦 摄影:徐轶颖

为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上的核心枢纽,开展赴“一带一路”沿线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以雅万高铁和匈塞铁路为出发点,从教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无限未来。其中,由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I)研究生组成的塞尔维亚实践团队作为该项目团队的分队之一,在暑期期间开展了“塞尔维亚匈塞铁路”专题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多元,包括ZJUI2021级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王腾悦、2020级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博士生王梓轩、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生苏嘉源、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李芮萱、2023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生王逸凡。

 

1

 

 

排除万难,砥砺前行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全长约350公里,作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欧洲的第一单,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实现了中国铁路标准和欧盟UIC标准的首次对接。由中铁二十一局参建的匈塞铁路贝旧段线路全长34.5公里,设6个车站和3个乘降所。 

 

实践期间,团队前往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贝尔格莱德分公司开展调研,与中铁二十一局国际公司经营开发部部长邹温兴、贝尔格莱德分公司总经理赵健生、经理Milicevic Vladan、塞铁路项目部计划部部长赵漠轩一行开展座谈交流。

 

 

1

▲ 实践团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在交流中,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在异国他乡进行铁路建设的诸多挑战。尽管铁路建设在中国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来自中铁二十一局的九人初到塞尔维亚时就遇到了许多困难,诸如施工认证体系复杂、施工材料匮乏,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尽管如此,他们努力发扬攻坚克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确保项目工期的同时,保障项目安全高质量完成。最终在2022年,匈塞铁路贝诺段的铁路建设顺利完成,并实现通车。这不仅突出了中国力量在实现技术和经验转移、增进中塞友谊和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是展现出了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和大国担当

 

 

1

▲ 团队成员乘坐匈塞铁路贝诺段列车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通车运营,首次实现了塞尔维亚第一大城市贝尔格莱德与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之间快速列车直通,列车最高运行时速由原来的最高5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运输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对于提高铁路通道客货运输能力、便利沿线民众出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中,我们不仅掌握了铁路建设的进展与技术细节,还体会到中塞合作的实际意义与挑战。这一实践让我意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对工程科技应用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为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宝贵经验。”团队成员王逸凡跟我们分享说。

 

 

和衷共济,互利共赢

 

 

实践期间,实践团来到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IPE)进行参观走访。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院成立于1947年,是一个专注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研究机构。研究院院长Ivona、Aleksandar教授与“一带一路”中心主任Katarina等接待了实践团师生并开展座谈交流。Katarina主任首先对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她表示近年来,中塞两国在多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积极构建“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和双边贸易带来巨大利益。

 

1

▲ 研究院院长Ivona、Aeksandar教授、“一带一路”中心主任Katarina接待实践团师生

 

随后,双方就“匈塞铁路”项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展开了探讨,团队成员苏嘉源询问了匈塞铁路贝诺段的建成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影响,Aleksandar教授与实践团分享说,“十年前建设匈塞铁路这个想法出现时,很多人对其是否能实现持怀疑态度,但它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成为塞尔维亚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妻子是诺维萨德人,得益于这条铁路,她和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半小时内见到他们的祖父母。” 听完Aleksandar教授的分享,苏嘉源不禁说道,“我深刻体会到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不禁心生自豪。作为浙大青年学子,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实践,更是一次从不同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中欧合作共赢典范的宝贵机会。同时,我也十分憧憬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国际工程师,像塞尔维亚铁路的建设者一样,在海外开创新的模式,把中国的想法和经验推广到世界。

 

 

1

▲ 活动合影

 

 

文化架桥,文明互鉴

 

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到历史悠久的城市——诺维萨德,实践团前往诺维萨德孔子学院进行参观走访,并与孔院院长陈秀及任教老师等开展深入交流。在交流中,陈秀院长介绍了诺维萨德孔子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强调了学院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展不同类型的语言和文化课程,并着重关注中塞文化差异,在充分尊重塞尔维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中国文化传播。

 

 

1

▲ 孔子学院院长陈秀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及办学特色

 

不仅如此,实践团成员还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以及他们对中塞文化交流的看法。通过这些交流,实践团成员不仅感受到孔子学院在塞尔维亚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也获得了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新见解。作为青年学子,同学们既感到骄傲,又感到重任在肩。“在交流中,孔子学院的教师们解答了我们关于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增长及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尽管语言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但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正不断上升。这次交流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在国际合作中的桥梁作用,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中塞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团队成员李芮萱告诉我们。

 

 

 

1

▲ 实践团学生采访当地学员

 

 

学生感言

 

王梓轩

在这次海外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不仅见证了塞尔维亚的铁路发展沿革,也感悟了塞尔维亚的独特文化历史。通过与驻塞企业工程师的交谈,我感受到了如今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合作越发紧密,并趋于多元化,“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正是这一点的证明。作为一名未来工程师,我也期待着在不断实践中挺膺担当,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为全球工程科技的发展与互助贡献力量。

 

王腾悦

在此次“塞尔维亚匈塞铁路”专题社会实践中,我们参访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其中,参访中铁二十一局和中建八局使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企业如何扎根于塞尔维亚并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与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院的交流讨论中,我们学习到中塞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我相信,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中塞两国的关系将不断深化,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嘉源

在诺维萨德的孔子学院,我们领略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深远影响。通过与教师和当地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孔子学院如何传授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并探讨了这些文化交流对塞尔维亚的意义,这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效果。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不断提升全球胜任力,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