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浩
Chai Wenhao
·ZJUI 2023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 他专注学业,热爱科研,积极投身跨学科工程研究
· 本科期间共发表9篇学术论文,尚有10篇论文在经历同行评议,发表与评议的论文中有10篇是他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
· 即将赴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硕士项目继续深造的柴文浩正在用自己极致的努力诠释对科研的热爱
如何明确并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何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
有什么想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如何在跨界科研中逐梦扬帆!
瞄准定位,乘风破浪
挑战无边界
柴文浩早早就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确立了清晰的规划,并用实际行动投身于自己热爱的领域,“我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在SRTP项目中积累的科研经验和与ZJUI教授和研究团队的交流,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决定专注于我兴趣所在的领域。”因此,他坚定了他的科研探索之路,并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上,长期保持着每天十个小时的科研工作时间,从不懈怠。不仅如此,他踊跃参与实验室项目,深入学习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科研不仅仅是理论,实践和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验证自己的研究假设。”
除了科研训练,他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并主动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和分享领域研究成果。2022年6月,柴文浩在美国新奥尔良参加了CVPR2022学术会议,这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影响因子仅次于Science和Nature。“参与学术会议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能够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并建立了很多联系。”他分享道。时有所学,终有所成。柴文浩在本科期间正式发表9篇学术论文,目前尚有10篇论文在进行同行评议中,发表与评议的论文中有10篇是他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
对待生活,柴文浩热忱而坚韧,恣意且从容。闲暇时刻,他选择短暂逃离学习与工作,游历山海与世界,在热爱中回归最纯粹的自己。在UIUC交换的半年时间里,他走过了芝加哥、波士顿、纽约、奥兰多,迈阿密、新奥尔良、西雅图、洛杉矶等城市,零距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会从交流和碰撞中得以升华,而这也是ZJUI给予每个学子的独特优势。”热爱摄影的他,在旅途中更是一路和相机为伴,与光影同行,定格沿途的生动与美好。
▲柴文浩在交换期间游历美国的足迹
心之向往,跨界突破
人生不设限
“我一直对计算机视觉这个领域充满浓厚兴趣,并且我相信它在未来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能以此为连结点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柴文浩认为,ZJUI的跨学科交叉教育与研究平台,突破传统学科的限制,开阔视野,拓展技能,坚定了他尝试跨越专业边界的信念,勇敢追求自己的兴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刚开始尝试跨专业做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时,他担心由于缺乏相关基础知识找不到合适的课题组,好在积极利用学院提供的跨学科交叉平台和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他成功加入了计算机相关的研究项目,并参加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此外,他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开展实习实践,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通过持续的自学和实践,他逐渐克服了没有基础知识带来的难题,并逐渐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大三成功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之后,他更有信心和动力深入研究,勇攀高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柴文浩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并且获得多项奖项和荣誉。
近期,他更是以独立一作身份,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ICCV 2023发表了2篇高水平论文。在Global Adaptation meets Local Generalization: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for 3D Human Pose Estimation一文中,他通过在PoseDA中联合采用了全局适应和局部泛化的简单而有效的无监督域适应框架进行3D人体姿势估计,实现了在不引入额外可学习参数的情况下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同时,该论文提出了局部姿势增强(LPA)模块来通过对抗训练方案增强3D姿势的多样性,该方法可应用于几乎所有的2D-3D Lifting模型。在MPI-INF-3DHP的跨数据集评估设置下,PoseDA实现了61.3 mm的MPJPE,比之前的最优方法提高了10.2%。在StableVideo: Text-driven Consistency - aware Diffusion Video Editing一文中,他通过在现有文本驱动扩散模型中引入时间依赖关系,为基于扩散模型的视频编辑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帧间传播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文本驱动的视频编辑框架即StableVideo,它可以实现外观一致性的视频编辑。大量定性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强大编辑能力。
▲Global Adaptation meets Local Generalization: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for 3D Human Pose Estimation论文图表
“ZJUI优越的跨学科交叉平台,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与导师、同行的积极合作是我在本科阶段能够同时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和参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科研的关键。我希望能够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视觉这两个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柴文浩如是说。目前,他即将前往华盛顿大学攻读EE(电气工程)硕士项目,研究内容是计算机视觉和通用智能。
跨界路上,明灯指引
平台无限广
“ZJUI的国际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和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全英语环境也为我的科研交流铺平了道路。更重要的是,ZJUI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为本科生的科研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空间。”柴文浩虽然是一名土木工程的学生,但是出于对计算机视觉方向的浓厚兴趣,他加入了ZJUI研究员、助理教授王高昂的CVNext Lab。
如果说柴文浩在科研中的亮眼成绩是因为有着ZJUI跨学科交叉培养特色和实验室中一千零一夜的奋斗加成,那么这一千零一夜中必然离不开他口中的恩师,ZJUI助理教授、研究员王高昂老师的谆谆教导。在柴文浩口中,这是一位富有经验和激情的老师,也正是这位老师带领着他在科研之路上切磋打磨,一往无前。
“王高昂教授尽职尽责,他会为每一位学生都安排一对一的交流会议,从最初的想法讨论到最终的论文写作,王老师都给了我们非常详尽的辅导;此外,我们组内还会每周组织学术研讨会分享研究进展和经验,让我们能开拓科研视野,学习科研品味。我觉得很幸运能够得到王高昂教授的指导,他不仅在学术上支持我,还教会了我如何训练科学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科研之路上,王高昂老师是他的良师,更是益友。
“文浩有着极大的科研热情,在文献阅读和代码实现上,每天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他时刻关注着技术前沿,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难题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王高昂老师评价道。
科研路漫漫,有良师益友的指引与同行,相互鼓励,相互激发,才能走得更远更自信。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1. Motivation is all you need。一个强大的动机才是科研学习的动力。这个动机可以是为了学业申请,后续就业,或是为了兴趣探索。当找到了科研的动力,才能真正花时间、出成果。虽然科研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大胆尝试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2. 做好科研、学业与生活的平衡。在保证GPA的情况下在科研上投入时间和精力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同时,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有利于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此外,还要做好科研实验和阅读文献的平衡,在实验上积极验证,在阅读上广而深,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两者上做出合理的分配。
3. 发表第一篇论文是建立科研信心的关键。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本科生能在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例子并不少见。积极地参与项目,并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对于科研学术信心的建立尤为关键。有了底气和信心,才能收获更多的成果。
坚守初心,矢志不移
在跨界探索的路上
柴文浩越陌度阡,步履不停
用行动诠释着对科研的热忱
世界之大
希望他勇敢出发
在热爱的领域延展出一片花开遍野的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