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概览 / 详情
48个ZJUI 2022年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完成立项
时间:24/05/2022 记者:张旖、王若沁、俞梦悦 摄影:各SRTP立项小组

 

 

近日,浙江大学2022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公示完成,48个ZJUI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完成立项工作,其中包括国创6项、省创6项、校级19项、院级15项、科研实践2项。

 

此次SRTP的选题体现跨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不少小组的选题聚焦技术前沿,如“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材料性质以及解决物理模型偏微分方程”,“关于联邦学习与差分隐私的交叉研究”等。也有小组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试图结合工程学手段突破传统解决方案,比如“新式外骨骼的研发”,“用于腰椎姿态和疾病检测的可穿戴传感器研究”等。

 

立项过程中,同学们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主动联络各跨学科国际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大学其他校区教授。在各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组建专项研究小组,展开“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测试平台”“基于NIRS的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研究和设计” “钙钛矿发光与能源电子器件” “基于伊辛模型的组合优化问题求解”和“基于VR的智能家居方案设计与体验平台”等课题研究。

 

 

部分SRTP项目展示

 

关注社会需求

 

01

用于腰椎姿态和疾病检测的可穿戴传感器研究

成员:吴启洋、杨一泓、刘秋石

指导老师:胡欢

 

图片

 

 

吴启洋、杨一泓、刘秋石团队的课题“用于腰椎姿态和疾病检测的可穿戴传感器研究”着力解决市场上面向大众的腰部疾病检测设备较少问题。该团队希望设计研发一种可用于检测腰部姿势和压力的传感器,在实现便利化和舒适化的同时,能够实时监测人体腰部的健康状况。

 

 

 

02

新式外骨骼的研发

成员:金毅权、何卓政、胡凯华

指导老师:杨量景、Weeliat Ong

 

图片

金毅权、何卓政、胡凯华小组的 “新式外骨骼的研发”课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迎合中风患者或者因身体受伤而无法正常行走的人的行走需求。这个课题的开发能帮助行走困难的人摆脱轮椅和病床的束缚,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03

一种基于新型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

复健用抓握辅助手套

成员:昌隆、袁晨泰

指导老师:胡欢

 

图片

 

昌隆、袁晨泰小组的课题 “一种基于新型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复健用抓握辅助手套”针对目前市场上没有相关康复手套可以帮助有日常生活困难的患者的问题,将开发一种新的日常辅助手套作为康复手套。

 

 

 

聚焦前沿领域

 

 

01

电力电子装置散热性能测试系统

成员:王宣淇、李子晋

指导老师:李楚杉

 

图片

 

 

 

王宣淇、李子晋团队的课题“电力电子装置散热性能测试系统”基于多级电力电子集成模块散热器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研究散热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等效元件性能,为大功率密度变流器散热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02

语义通信在无人机上的应用

成员:张津豪、孙善斌、刘学骋

指导老师:张萌

 

图片


 

 

张津豪、孙善斌、刘学骋团队的课题“语义通信在无人机上的应用”,基于深度学习,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提取语义信息,可将其在无人机之间进行直接通信,可避免大规模的图片、视频传输,大大提高目标信息的传播速度,进而提高无人机反应速度和协作能力。
 

 

 

 

03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碳排放流:

模型优化、全链计量与评价运用

成员:汪睿哲

指导老师:杨强

 

图片

 

 

汪睿哲同学的课题“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碳排放流:模型优化、全链计量与评价运用”基于“电-碳”耦合视角来优化碳排放流(CEF)模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源-网-荷”全链全周期碳计量和分析方法,并使用上述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评估面向低碳的电力调度过程。

 

 

 

04

弹性测地型网格的设计和制作

成员:徐恬、赵怡然

指导老师:Cristoforo Demartino

 

 

图片

 

 

徐恬和赵怡然同学的课题“弹性测地型网格的设计和制作”基于中国竹材资源丰富,而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情况,为积极响应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政策,拟依托竹条的悬臂梁模型和两端受力弯曲模型,综合运用实验探究,数学建模等方法,测试竹结构的抗拉弹性模量和竹条的徐变速度,具体探究一种可行的竹子空间结构,代替一部分传统建材(水泥,钢筋,混凝土),为新时代的一部分构筑物做一个前期探索。

 

 

 

大学生科研训练旨在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开拓学生工程视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SRTP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前沿,体验全新的研究性学习乐趣,与此同时了解社会科技发展动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