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总览
概况
为建设国际化交叉创新的一流工程学院,持续优化人才队伍体系,构建顶尖人才成长梯队,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运行,成立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人事委员会。人事委员会是对学院人力资源工作进行咨询、审议、 监督、指导等事项的专家组织机构。(委员会成员顺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


成员
李德纮
李德纮,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支持专家,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新加坡工程院执行委员会委员、交通学部主任。于2021年加入浙江大学之前,李院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暨环境工程学系终身长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务委员。他于2002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TR35”,名列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以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根据谷歌学术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李德纮院士在海事运输领域排名第一,港口物流、公共交通、城市出行等领域排名第三,交通政策领域排名第五。李院士的研究集中于智慧港航物流系统,海事运输系统,城市出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交通规划与政策等。在大型集装箱港物流作业、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高通达自主交通系统、高信度交通仿真等领域做出了高质量的学术贡献。作为全职在华工作的外国院士,李德纮院士在2019年10月于北京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研究方向:
港口物流,海事运输,城市出行,公共交通,交通政策
崔佳欢
个人介绍:
教育方面:崔博士于2012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学位,并于2016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他还担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在加入ZJUI学院之前,他曾在剑桥大学工作,担任由劳斯莱斯和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的“创新英国”项目赞助的航空发动机项目的研究员。 研究方向:崔佳欢博士对计算流体动力学很感兴趣。以下是崔博士一直在致力于的一系列研究项目。 1. 涡轮机的大涡模拟 2. 低阶风扇/压缩机建模 3. 湍流建模
研究方向:
基本流体力学和湍流研究,计量技术,风扇和进气口(通风口)的设计
金建铭
他于198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他于1993年加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并任教至今。他是UIUC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 Y. T. Lo 首席教授,是电磁实验室和计算电磁中心主任。他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撰写书籍章节22章。他还著有专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方法》(Wiley,1993年第1版,2002年第2版和2014年第3版),《磁共振成像中的电磁分析和设计》(CRC,1998年),《电磁场的理论和计算》 (Wiley,2010年第1版和2015年第2版),并合著了《特殊函数的计算》(Wiley,1996年),《计算电磁学中的快速高效算法》(Artech,2001年)以及《天线和阵列的有限元分析》(Wiley, 2008年)等专著。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电磁学,多物理场建模,散射和天线分析,电磁兼容性,高频电路建模和分析,生物电磁学以及磁共振成像等。他曾在2002年获选ISI最高被引者之一,他是IEEE会士、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电磁科学院和应用计算电磁学协会(ACES)会士。
李宾宾
个人介绍:
李宾宾现为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助理教授,其于201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入职浙江大学之前,李宾宾曾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工作两年。 李教授致力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通过创新性的统计方法为工程结构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韧性的度量和优化提供解决方案,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贝叶斯系统辨识、结构动力分析与测试、不确定度量以及结构可靠度等。李教授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土木工程结构提供一个智能大脑,使之可以感知自身及外部信息并作出正确反应,特别是在地震、台风等极端荷载作用下。 李教授现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生,并为其提供全额奖学金资助。有兴趣加入李教授团队的硕士和本科生请发邮件至bbl@zju.edu.cn。同时,欢迎有相关经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加入团队,待遇从优。
研究方向:
结构动力学,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风险与不确定性, 贝叶斯统计
林毓
个人介绍:
林毓博士是ZJUI助理教授。她于2017年获得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于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光电工程学士学位。在加入ZJUI之前,她在位于德国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林博士从事工程、生物和物理交叉学科的研究。她设计并制造了新型显微镜来研究有趣的生物结构和功能。
研究方向:
超分辨光学显微镜,光片照明显微镜,自动化显微镜和高通量图像数据处理
陆强
负责学院教学教务和招生管理。UIUC教学事务对接与协调、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教师和助教选聘、招生管理等。
马皓
马皓教授是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副院长。他分别于1991年、1994年、1997年从浙江大学获得电气工程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浙江省科协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2013-2017)。IEEE工业电子学会执委会委员(2014-2015)。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专著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省、市、企业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电子先进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新型高效功率变换拓扑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网络控制技术、逆变器无线并联技术、电能非接触传输技术、电动汽车中电力电子技术等。
王宏伟
王宏伟博士,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浙江省特聘专家。担任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总会副秘书长、电子信息分会副会长,英国高等教育院Fellow以及IEEE等多个学术组织资深会员/委员,担任国际期刊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副主编、Journal of 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编委以及IEEE CSCWD、IEEE ICEBE等多个高水平国际会议分论坛主席。曾为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两次,获得四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加入浙江大学前,王教授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工学院任职永久职位副教授并独立领导研究团队。他分别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其研究兴趣是人工智能(AI)与基于知识的系统(KBS)应用于复杂系统设计、分析、制造和维护,近年来主要聚焦工业知识图谱构建、基于知识的决策与推理、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多模态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PSRC等中英大型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业系统软件的研发,涉及能源、汽车、航天等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目前和中国航天、中国核电、吉利等大型企业建立项目合作,曾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奖”等重要科研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 on Services Computing、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 on SMC: Systems、Energy、Neurocomputing、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等一区、二区期刊以及CCF A类会议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12项。

研究方向:工业知识图谱,智能推理与决策,多模态学习,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
王伟烈
王伟烈博士是ZJUI副教授。王教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机械工程专业,并获得工程学士学位。他于2004年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于2015年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卡内基梅隆大学Jonathan Malen教授和 Alan McGaughey教授。本科时期他发明了一种用于药物研发实验的执行实验机器人,并获得了2002年的IES金质奖章和李光耀金质奖章。硕士期间,他加入了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并在生物系统和微流体领域工作。在那里他同时使用实验和模拟技术,研究了重点为有机与无机纳米结构材料的纳米级热转移。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他获得了数项学院及部门的相关奖项,包括斯泰纳布伦纳、诺斯罗-格鲁曼公司和布什内尔研究生奖学金。在加入ZJUI之前,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联合博士后研究员,正与其他化学家合作研究新型混合材料。
研究领域:纳米尺度传热、生物微机电系统、能源。
王高昂
个人介绍:
王高昂博士于2020年9月加入ZJUI成为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有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和视频处理,具体还包括多目标跟踪,姿态估计,深度学习网络,主动学习等。 王高昂博士2013年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本科学位,2015年于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处理实验室。之后他工作于旷视美国研究院和Wyze Labs,致力于多帧图像融合以及端云结合的深度学习网络研究。 王高昂博士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参加了英伟达组织的智慧城市挑战赛,多次在不同赛道中取得第一第二的名次。他在很多知名期刊以及国际会议的评审中担任审稿人角色,包括T-PAMI,T-MM,T-CSVT,IEEE Access,MMSP,IEEE SPL,ICME,ICASSP,T-II等。
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和视频处理
Yan XIAO (肖岩)
肖教授1989年从日本九州大学拿到了他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任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至2015年5月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至2011年,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Astani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教,现为正教授(终身教职)。肖岩教授的研究包括工程结构的抗震与抗爆设计、加固;高性能材料及纤维增强塑料(FRP)的结构应用;结构实验方法;新型钢、木、竹组合结构和现代竹结构的开发与应用等。他发表过四百余技术出版物,包括九十多篇期刊论文。许多论文都是在相关领域有开创性,且获得了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引用。除了他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建树外,他也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包括曾在南加州大学任实验室委员会主席,曾任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董事会成员等。在他的管理下,南加州大学的结构测试能力大大提高。

回到顶部